AI都這麼會寫了,那還要我們幹嘛?

AI vs. 人類
Photo by Cash Macanaya / Unsplash

當AI寫完一篇文,我們就被完全取代了嗎?

這幾個星期有一種奇妙的心情,我剛寫完一篇文章,略帶猶豫地拿去問問朋友的意見,朋友就說:「你是用 ChatGPT 寫的嗎?這好像AI寫的耶。」

那種感覺,很像你用心經營了一段情感,不幸福也不痛苦,只是有種難以形容的落寞。AI寫得好,就意味著我們寫得不好嗎?還是,我們寫的沒有意義了?

但我想說的是:你誤會了。不是你不會寫,是你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唯一會用「磨難」、「掙扎」、「傷痛」、「愛戀」、「空虛」、「覺悟」這些感觸來作為「學習模型」的生物。

也就是說,AI會寫文,但不是真人,這個「有人味、有溫度、有厚度」的位置,還是你的。

我說的不是寫作技巧,是一個人能否寫出自己的生命

此時此刻,我正在寫這篇文章,ChatGPT 當然也可以寫出一篇風格類似的,但有一件事是它絕對無法模擬的:它不會知道我是在一個星期三下雨的夜晚,坐在家裡客廳沙發上,一邊回媽媽的訊息說「幫我提醒女兒準時睡覺」,一邊抱著這台老舊得快撐不住的筆電,在滿是焦慮情緒的空氣中打下這些文字的。

它不知道我才剛看完一部拍得像紀錄片的電影《我的完美日常》,心裡很感動很想哭,卻一定要用不流淚的方式馬上寫一篇觀後感

它也不知道我第一次在朋友面前被說文章寫得很像AI的那一瞬間,那不是被評價,是被否定。

它不知道那些深夜坐在窗邊寫信的掙扎、寫完卻不敢寄出去的矛盾;它不知道你曾經因為一句寫進部落格的話,收到陌生人私訊說「謝謝你講出我沒說出口的心情」,而那個感動讓你撐過了一段沒人知道的人生低谷。

這些,AI都看不見,但我們能把這些寫進文章裡,這就是人類寫作最不可複製、最有靈魂的部分:不是功能,而是存在。

你不是被模擬的,你是唯一能盡力說真話的人

AI寫作最厲害的地方,是它非常擅長製造一種看起來真實的幻象:它可以輕易拼湊出理想的結局、完美的家庭、從低谷一躍而起的勵志故事,甚至寫出讀者最愛的那種「看似誠懇、實則圓滑」的療癒語錄。

但你我都知道,真實的人生並不總是高潮迭起,很多時候人生只是靜靜地流過,甚至沒什麼戲劇性可言。而這種「安靜中的不安、平凡中的重量」,正是AI寫不出來的層次,因為它沒有經歷生活,也不需要對一段回憶負責。

曾經有人留言給我說:「你寫的那段關於跟爸爸吃早餐但不知道怎麼聊天的情節,我看了好幾次,因為我也是這樣。」那一刻我知道,這不是寫得好不好,而是你剛好真的有經歷過,而我剛好說中了。

這種「剛好」,不是演算法,是人與人之間的小巧合。

我們該擔心的不是AI會不會寫,而是自己是否「還有什麼想說」

我常在想,寫作其實不是在展示自己,而是在喚回那個還願意用心感受的自己。

你還記得你上次寫東西,是因為什麼嗎?是因為某個人離開了你?是因為你終於鼓起勇氣對老闆說出「我想辭職」?還是你在某個深夜突然發現,自己已經很久沒真正和自己對話了?

AI寫的是文章,人類寫的是人生經驗。所以我們該問的,不是「AI會不會取代人類寫作」,而是「我們還有沒有東西想好好說出來給人聽」?

AI可以大量寫作,但它不會為寫而活

這是人類寫作最大的不同,我們有時候不是因為會寫才寫,而是因為不寫出來會內傷,那是一種情緒的出口,是讓自己不發瘋的一種方式。

AI不會發瘋,不會痛,也不需要被療癒。它不需要,所以它寫,是執行人的指令;我們之所以寫,是為了不讓自己爆炸。

你可以不當作家,但你可以讓寫作成為你的生活處方箋,因為那些你不敢說、不想說、說不清楚的,都可以先寫下來,然後在未來某一天你終於讀懂這些文字時,你會感謝當初的那個自己有寫下來。

AI會寫,但人類才知道「為什麼而寫」

你第一次想寫些什麼的時候,對象是誰?是曾經分開的另一半?是不理解你的父母?還是那個不停反問你「你有決定好嗎?」的自己?

我們寫,是為了接住一件事、對此生有所說、或給自己一個更好的結局,這些都是AI不會懂的。

所以,想寫就寫吧,你說AI不用5分鐘就寫完一篇了?沒關係,你是你,你寫的文字有你的味道,有味道的東西,都值得被等待。

人類最大的價值,不是速度,是靈魂的重量。真正的創作,不是產出內容,而是活過一次,然後留下痕跡。
——某某大叔 Uncle Mumble

訂閱地表最強大的AI搜尋助理 Perplexity Pro 省美金10元

點我領取優惠